1984年,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翻新了一座舊建筑。有關部門利用計算機對大廈空調、電梯、照明、防盜等設備進行監控,為客戶提供語音通信、文字處理、電子郵件、數據檢索等多種信息服務。該建筑被公認為世界上首座“智能建筑”。
1985年,日本還建成了日本電話電報智能大廈。中國首座智能大廈是廣州的廣東國際大廈。從那時起,“智能建筑”在世界各地興起。據統計,到1995年,美國已有數萬棟“智能建筑”;到21世紀初,日本65%的建筑將實現智能化。
建筑物真的會有智慧嗎?怎么能算是“智能大廈”?
不同的國家對“智能建筑”有不同的理解。美國智能建筑協會稱,“智能建筑”是指通過優化建筑的四個基本要素:結構、系統、服務、管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,為投資提供合理、高效、舒適的環境。
在新加坡,“智能建筑”必須具備三個條件:
一是建筑必須配備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,能對空調、照明、安防、火災報警等設備進行監控,為居民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;
二是大樓必須有良好的通信網絡設施,使數據能夠在大樓的各個區域之間流通;
三是大樓可以提供足夠的外部通訊設施。
日本智能建筑研究會提出,“智能建筑”應通過高度自動化的建筑管理系統,提供包括業務支持、通信支持等功能在內的先進通信服務,確保舒適的環境和安全,提高工作效率。目前,建筑中的自動化設備一般被用作“智能建筑”的定義,如“3A系統”或“5A系統”。
實際上,“智能建筑”是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與建筑藝術相結合的產物。它包括三個系統:“辦公自動化系統(OA)”、“樓宇自動化系統(BA)”和“通信自動化系統(CA)”(簡稱“3A系統”)。如果火災報警和自動滅火系統與樓宇自動化管理系統分離,將形成一個獨立的“消防自動化系統(FA)”,整個樓宇的每個智能系統的綜合管理系統也將形成一個獨立的“信息管理自動化系統(MA)”,也可以稱之為“5A系統”。
聯系地址: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通世南路7號付39
聯系方式:13280966628
意見反饋:2968301042@qq.com